微电影拍摄中各种布光基本方法(一)
发表时间:06-24
文章来源:宣传片拍摄视频拍摄制作公司
微电影拍摄中各种布光基本方法(一)
按景别来调整光亮
我们的主题是“夜色”,要符合“心目中的自然”。为了突出演员形象,在大全景里演员光亮处理得强一些为好。在这大全景之后,如果拍摄特写,该演员的光亮和全景一样就会显得太亮,因此全景和特写不可以用物理逻辑,不可以用全景固有的光亮值用于特写画面,必须依据“肉眼得到印象”来调整光亮,不然就会产生不自然感觉。
另外,依据“肉眼得到印象”还可以调整打灯光的角度。例如特写镜头,从演员的侧面打光,脸部会半边明亮。全景的时候,明亮部位分布变小,画面常常给人比较暗的印象。所以,在拍摄全景时,半边明亮的面积大一些为好,办法是增加该明亮部位的受光的角度。也就是说在全景拍摄时加强人物顺光。
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手法是应该提高第一个镜头的辅助光亮度,或者降低第二个镜头的亮度。参考如下:
由于第一个镜头增加了辅助光线亮度,与第二个镜头连接起来看就显得比较平稳。再回过头来比较上述两个第一镜头,就可以明白其手法的奥秘。
给进入画面的灯具移动位置
在拍摄中,既有演员来回移动表演区域,又有摄影机角度变化,这样事先布置完毕光灯,换个角度拍摄就进入了画面,这时就必须改变灯具的位置。
我们把摄影现场分成1、2、3、4这四个空间,灯具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变动位置没有问题,也有可能发生问题需要变更空间。
如果灯光器材多余的情况下,可以把灯具吊起来。这样灯位高度有所不同,可是演员受光方向不变。(侧光假定性)
一般在拍摄时必有摄影视线上的盲区,俗称“死角”。即使摇镜头,所拍范围也是四角画面,必定有安放灯具的位置。可以把灯脚拔长,像鱼竿一样高高举起,行业用语称“Boom”,或者搭起木框吊起来安装灯具。
没有光线就无法摄影。例如,夜晚情景,剧本规定“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”,但是,照明也是必须的。
屋外的夜景,没有街灯的光源的地方,也有月光,没有月亮,怎么办?那么在很远的地方还有什么光?总之,要千方百计地找出一个心中的理由。有了理由就可以打灯光了。
在一个封闭屋内,要是设定没有开灯情节,在没有电灯光源的前提下拍摄,打灯光也是不可缺少的。灯光是打了,却又要给人留下“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”的印象。
这种情况,“主光”的设定也是必要的。无光源的“主光”,我们把它叫做“心理主光”。其方法是假定性,假定有关光源。
有电灯光源,就有“主光”方向的依据,没有电灯光源就得运用“心理主光”托词。同一场景,因为没有光源依据,好像比较自由来定光位,但是事实上并不是那样,需要设定一定的方向(母侧光),不然剪接以后连贯起来,会产生不协调的画面组合。
“心理主光”以外,还要轮廓清楚。另外暗部占去画面的百分之多少的比例,这个比例必须事先设定和规划好,这就是拍夜景的技法。如果暗部占全体画面90%、不应该下个镜头是80%,一个戏的“心理主光”的影调必须匹配和协调。
夜景常常使用蓝色滤色片,把画面全体处理成蓝色调,前面所说的场景的处理也是一种方法。
“辅助光”的任务
“辅助光”的任务是调节明暗。
“辅助光”,又称“辅光”。从词源学看“辅光”的含义更加明白,意思为辅助光线。正如摄影现场,要是束光线从画面右侧照射到人物身上打,没有受光的地方当然一片漆黑。参考下面的照片,画面左侧,演员右脸和背景都在漆黑中,那么漆黑的地方需要辅助光线,这样可以获得阴阳平衡。
阴阳平衡依据的是地球上的次生光线。
白天的屋外,太阳只有一个,但是没有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不是一片漆黑。这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大地和建筑的反光,在空间造成漫散射光,它对漆黑地方发生了影响作用。
晚上的屋内,电灯光线应该从上向下,可是如果我们向天花板看去,那不是一片漆黑的。这是因为电灯通过房间里各种各样的东西反射形成了光的扩散,跑到了房顶上的缘故,称“间接光”。人眼具有奇异的光感能力,能够看清屋内的许多暗部细节。
但是摄像机的感光能力远远不如人的眼睛,没有辅助光线,其结果是影像暗部比肉眼看到的状态要暗得多,甚至根本看不见细节。因此,我们要再现明暗关系时,需要依靠辅助光线的帮助来完成,这就是“辅光”的任务。进一步说,通过摄影机来表现肉眼对现实世界的印象,这就是“辅光”作为艺术手段必须受到重视的理由。
我们已经知道辅光是模拟自然界“次生光”的。第一章布光章中已经介绍过,
方法1、一次光比较强,二次光比较弱,构成“明暗反差度”。
方法2、一次光和二次光的分布比例,构成“电影味道”。这里不再哕嗦了。
视美影视服务范围:
视美影视创立于2001年,专业致力于影视广告、企业宣传片、企业专题片企业微电影、城市宣传片、城市招商引资规划片等视频内容的创意、拍摄、制作,以实现了专业化,规模化经营;
相关资讯: